兴中企管
西安咨询培训行业的领导者
首页
|
/
品牌课程
|
/
管理咨询
|
/
特色产品
|
/
活动风采
|
/
联系我们
加强基础研究,让企业大学从“跟跑”到“领跑”
2023-12-04 10:48
郭英杰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
近年来,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2023
年2月,中共中
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专门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围绕加强基础研究,总书记作出了重要部署。
二十大报告和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
凸显了基础研究对我国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科技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及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而对于积极寻求以高质量培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而言,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同样刻不容缓。
基础研究何以值得重视?
基础研究,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原创性基础工作,是为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行规律的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对各行各业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加强基础研究,可以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跃升。因此,任何行业中基础研究的突破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和贡献,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而缺乏基础研究,便很难掌握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关键技术。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础研究往往难以得到足够重视。这是因为基础研究需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潜心探索,短期内很难见到成效,同时在向前推进过程中往往也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引领,就会面临着随时失败的巨大风险。
对于相关企业单位来说,基础研究是一项持续性的战略投资,甚至需要牺牲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为代价来推动。对具体从业者而言,既要有坐冷板凳的意志和信念,又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当然,一旦获得突破,基础研究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说基础研究虽走得慢,却能走得稳、走得远。
就中国培训行业而言,与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遗憾的是,在培训理论的突破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方面,大部分培训机构或部门似乎仍处于“跟跑”状态。
培训行业的基础研究工作还远未引起培训人的足够重视和关注,大家更关心的是当下的生存问题。
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尤其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培训理论和方法,以及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值得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突破三大关 摆脱被动“跟跑”
企业大学,作为企业的学习发展部门,以及行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需要以身作则,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提升企业大学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助推企业战略实现、赋能业务以及员工发展。关于如何开展基础研究,我认为企业大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基于企业战略加强培训需求侧研究
培训需求侧研究是企业大学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企业战略发展大局的需要。
这就要求企业大学主动作为,努力找准服务企业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体系化、精准化地提升服务及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能力,彰显培训价值。具体而言,
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性质,聚焦企业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向,系统研究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管理链、创新链和人才链。
尤其是对于那些产业链长、规模庞大、员工众多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企业大学基于“六链”的需求侧研究就更为必要。
通过系统的需求侧研究,
企业大学可以建设体系化的项目体系、内容体系及方法体系,构建出基于企业战略的清晰的培训作战蓝图,
实现从战略到培训的精准对接,为培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基础。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培训从业者对企业业务的洞察力,从而为赋能业务、构建业培融合的培训生态提供更多可能。
基于培训供给侧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于培训供给侧的培训内容的专业基础建设,是有效发挥企业大学影响力、打造企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据我们调研了解,一些企业大学建立了领导力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等,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远远无法与高等院校、商学院相比;甚至众多企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工作尚未提上日程,培训从业者只是忙于事务性工作,不免会影响到对培训供给内容的有效设计,以及与授课教师的有效沟通和管理,更谈不上培训人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从长远来看,这已严重影响到企业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所以,重视基于供给侧培训内容的专业学科建设,不仅可以为企业大学的内容设计提供扎实的底层逻辑理论,也能为企业大学的员工队伍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突出特色与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过程中,尤其要体现出企业业务需求,且将其与学科建设和员工成长有效结合,以此推动企业大学构筑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
基于培训交付加强方法体系研究
培训方法体系是有效连接培训需求和供给的桥梁,也是实现学用转化培训交付的重要手段。而
培训方法体系研究则是基于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人才成长规律、成人学习理论等有关培训学习底层逻辑的研究。
培训方法体系研究迫在眉睫
对企业大学来说,
培训质量是生命线,质量立校是企业大学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而培训方法体系则是打造质量立校这一生命工程的重要抓手。
不断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以实现培训的高质量交付,是所有企业大学必须回答的当下命题,而这也对培训从业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开设培训专业,
所有从业人员都是转行而来,没有经过高校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大家在培训实践中摸索成长,因此导致从业者能力参差不齐,
且受传统课堂式教学影响程度较深。近些年,尽管行业内一直在提倡以学员为中心,但众多培训项目仍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培训,因而存在满堂灌、缺乏消化时间等诸多问题,更遑论在脑科学指导下,综合运用“友善用脑”“具身认知”等理论,采用多种方法手段组织培训。以上种种问题都在提醒着企业大学,加强基于底层逻辑的培训方法体系研究,已经迫在眉睫,不仅直接关系着当下的培训质量和培训交付,更事关行业长远发展。
不盲从 打造原创方法体系
另外,近年来关于培训的各种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令培训人深陷其中,往往不知如何取舍。对此我认为,培训人不应盲从,而是
应该以培训的价值创造为导向,遵循学习的底层逻辑,结合业务的具体问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技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或企业自身特色的原创方法体系。
那么,培训人具体应该如何做?
首先,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获得一些方法启示。
比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地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过程。从这一规律可知,要想通过培训提升学员认知,就不能只是理论教学,更需要提供实践场景。一些培训项目能获得广泛认可,正是因为遵循了这一规律。由此可以说,培训本就是将实践和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其次,我们还应该从传统的教育学理念向学习科学理念转变,开展学习研究。
学习科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处于中心地位,学习是身体、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教师在内的学习环境都会对学习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强调学习的综合性、人文性和交互性。
总之,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培训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大胆创新,持续提升,创建基于行业和企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场景、培训产品交付路径和工具方法,进而构建中国企业特色的原创培训方法体系。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13572845741
电话咨询
029-89662255